Skip to content
建陽區位於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又稱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個縣邑之一。全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集中,適宜動植物繁衍,以「閩北糧倉」、「茶果基地」、「林海竹鄉」著稱於福建省。區內較大的溪流有崇陽溪、麻陽溪與南浦溪,皆是福建省重要河流閩江的源頭脈流。崇陽溪與麻陽溪匯流於建陽城區,是影響建陽區發展的重要河流。
本區其位于閩北十個行政區域的中心位置,自中國政府將南平市政府所在地由原本閩北南端的延平區規劃移至建陽區以來,因著力建設改造建陽體質,幾年間加速了本區的發展,目前其高速路網只需一小時即可由建陽通往南平周邊其他縣市,已逐漸成為閩北地區的政治經濟發展中心。
建陽在古時已是中國全國的印刷中心。宋神宗以前,書籍的印行本來皆由朝廷掌控,宋神宗當政後的第一年,即解除了民間刻書的限制,自此民間印刷業迅速發展,而建陽依山傍林,富有造紙製版的原料竹材與木材,以麻陽溪流經之麻紗鎮及左近之書坊鄉兩地為印書的重鎮,自宋代即是全國三大印刷中心之一,所印之書稱為建本,又稱為麻紗本。
現存的明代小說裡,有超過三分之二以上的刊本出於建陽,其所印書本影響著宋以來閩地以至於全國的民間教育、文化與信仰發展。清初詩人查初白曾有詩言:「西江估客建陽來,不載蘭花與藥材,裝點江山真不俗,麻沙坊里販書回。」可見建陽印書盛況。據史料記載,許多建本甚至遠銷朝鮮、日本等國,影響了文化的交流,建陽因此被譽為「圖書之府」。
建陽區內,南浦溪流經的水吉鎮存有建窯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窯燒製的黑釉茶盞稱為建盞,因其特殊的燒制工藝,使得每一支盞出窯後皆有不同的樣式與花紋,且會隨不同茶種的沖泡與日夜光影的變化,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花紋,在宋代曾是隨著北苑貢茶一同進貢給皇帝的供品。喜愛品茶的宋徽宗在其所著的《大觀茶論》中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採色也。」認為黑色的建盞在視覺上最能表現茶的特色。
建陽的歷史著名人物除了大儒朱熹外,還有南宋的提刑官宋慈。宋慈以斷獄著稱,平反冤案無數,他從長期的法醫檢驗經驗中得出心得,並將之寫成了世界最早的法醫專書《洗冤集錄》。這部作品於1863年由荷蘭人德格里茲在巴達維亞出版荷蘭文翻譯本,自此影響西方法醫學。據悉洗冤集錄比1598年歐洲第一本法醫專書——義大利費德羅(Fortunato Fedele)的《醫生的報告》還要早三百多年問世,宋慈也因此被公認為世界法醫學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