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建甌有種名產小點以高溫爐火烤制,麵色金黃周邊銀白,香味獨特、口感甚佳,令人回味無窮。又據說,這種小點本來是五百年前一位大將軍打戰時給士兵用的行軍糧,究竟什麼行軍糧這麼厲害?且讓我們看下去。
原來,五百年前正值明朝,當時福建等沿海一帶倭寇危害甚烈,負責抵禦倭寇的大將軍戚繼光為了能夠行軍迅速,以對抗行蹤飄忽不定的倭寇,命夥房做了便於儲存的乾糧,中間開洞,以繩子串起。而後戚繼光接連打了好幾個勝仗,剿滅了多處海寇據點。他平亂有功,當地百姓記得他的好,這行軍糧從此被稱為繼光餅在民間流傳,吃的是一種感謝的滋味。
繼光餅又簡稱光餅,經過五百年來的發展,它已成了福建的地方食品,在等地所製的光餅都各有其特色,其中又以建甌所製光餅衍生出的變化最多,曾經有光餅、烏糖餅、光肉餅、芝麻肉餅、姜蔥餅、蝦肉餅、起酥黴肉餅、老爹餅、經魁餅等近10種,如今則以光餅、肉餅、芝麻肉餅為市場上常見。
建甌光餅通常用高爐烤制,焙餅時把餅坯貼在爐內壁左、右面及頂上,炭火猛烤至餅將熟時,餅師又用潑水將爐火火勢壓弱,瞬間水蒸氣充斥爐間,一次烤餅可達百個之多。烤出的光餅面色金黃周邊銀白,香味獨特、口感甚佳,令人回味無窮。
有趣的是,台灣也有光餅。
光餅在台灣被稱為鹹光餅,實際上口味有鹹的也有甜的,鹹的上面灑有芝麻,甜的則無。鹹光餅最初主要用於廟會遶境時串成一環掛在神將胸前,為廟方工作人員的口糧,由於慶典前廟方都會將之於神桌祭拜祈福,信眾因而也會在遶境時向廟方求取,漸漸鹹光餅又被稱為平安餅,吃的是一種平安的滋味。
據說每年農曆五月新莊大拜拜時,新莊廟街的糕餅店會停製其他糕餅,專門製作鹹光餅一項,需求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