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建甌扎紙(燈籠)藝術發源年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涉及扎紙藝術的活動有游花燈祈福、「步月橋掛燈」慶豐收等,成為建甌文化的重要部分。不只如此,建甌也是全中國著名的紙燈籠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紙燈籠之鄉」,佔全國出口紙燈籠產值80%以上,年產值超過人民幣1億元。究竟這項建甌文化是如何成為帶動經濟的文化創意產業,引人好奇。

臨近春節,建甌市內許多人皆忙碌著製作紙扎燈籠,拼模、繞線、糊紙、烘乾、封口,一氣呵成,不一會,一盞盞燈籠就在他們手上成形。
練周金師承建甌民間第三代扎紙藝人謝永焜。謝永焜教學上講求革新工藝,而被其工藝技術所吸引的練周金,則是名師底下的高徒。2007年,當時還是小小燈籠廠負責人的練周金帶著紙燈籠到德國參展,一經展出,備受歐洲人喜歡,至此打開了建甌燈籠走向國外的暢銷路。由於訂單量增多,本來的燈籠廠在2012年升級為福建建州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又在之後逐步集團化成現在的企業規模。
建甌市境內紙燈籠生產企業30多家、家庭作坊200余家,年產值超過人民幣1億元,全市紙燈籠佔中國出口紙燈籠產值八成以上。而福建建州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在2023年的年產值約3500萬元,其紙燈籠國內外訂單量為建甌市第一。
如今在建甌,紙燈籠早已不是簡單的工藝品,而是具有綜合價值的藝術品,更是能夠創造經濟價值、帶動當地就業的大產業。由於紙燈籠制作工藝簡單、上手快,對工作環境要求低,除了集中生產外,工人還可以將材料領走,在家進行加工。在建甌各村的大街小巷,時常能看到農村婦女在家嫻熟地制作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