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樟湖蛇信仰 自古即負水域安全守護眾望

《說文》云:「閩,東越,蛇種也。故字从虫,門聲。」閩地多蛇,全省共有79種蛇,其種類占了全中國幾乎一半之多,在過往,他們既是自然危害,也是神靈崇拜。就閩北一帶來說,現今以延平樟湖的蛇崇拜文化最具特色。

樟湖鎮的蛇崇拜習俗活動每年分春、秋兩祭。春祭於元宵,秋祭於七夕。 春祭天寒,蛇大多還在蟄伏,民眾通過游蛇燈儀式來向其呼喚。 秋祭時,蛇出沒於叢林中,民眾通過賽蛇神來向其傳達崇敬。

當地民眾對蛇的崇敬,也表現在蛇王廟的建築風格上,蛇王廟不同其他廟宇,特別強調將蛇圖騰意象用於建築裝飾上,若有遊人誤認為龍,還會特意糾正。民眾敬到極點,對蛇王廟也主動避諱,稱為連公廟,在在顯示了當地民俗信仰的特色。

閩地蛇崇拜其來有自,晉時干寶所著《搜神記》即有提到:「漢,庸嶺下北有巨蛇……里俗懼以為神,立廟祀之。」庸嶺為閩中地名,雖說此篇所提大蛇,最終因惡行而被將樂縣李寄以米餈誘食而後斬之,成了「李寄斬蛇」的著名故事,仍得以從中看出閩地古來崇蛇之俗。

學者考究,認為樟湖一帶鄰近閩江,人人自小習水,又不免接觸到環境中的蛇類,因而在信仰中將蛇與水、水上安全與蛇靈保佑做了連結,每逢船難,家人便會前往蛇王廟祈求平安。這樣與日常作息的連結,也是樟湖一帶崇蛇文化至今尚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