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都說武夷山岩茶有名,大紅袍被人譽為「茶中之王」,但你知道這些岩茶怎麼現世的嗎?據說,它和一間禪寺有很大的關係,那就是位於武夷山上的天心永樂禪寺。據說,台灣烏龍茶最初也是源自此地。

天心永樂禪寺始建於唐貞元年間,在唐代,天心永樂禪寺主要靠僧人以農活自給自足,再加上香客少量的香火錢施予,僧人們徹底發揮「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精神,潛心修佛。
這茶,就是僧人們結草為庵時在附近種下,因其提神、解渴、靜心的功效,平日修行時自飲外,每逢佛誕,僧人們都要舉行盛大的「浴佛節」,以茶湯沐浴佛身,並供香客取飲,祈求消災延年。寺僧還時常舉行茶會,或「茶宴」,用以招待施主與香客。甚至後來還因茶的管理而有了「種茶僧」、「制茶僧」、「茶頭」、「施茶僧」等編制,以及「茶堂」、「茶寮」等設施。武夷山岩茶,就在這樣的環境裡,靜靜與僧人度過悠悠歲月。
據說,明初時有位福建舉人進京趕考,途經武夷山,卻因中暑昏厥,幸經天心寺採茶僧人相救,帶回寺裡,以濃茶入藥祛暑,最終得救,還得以趕上考試日程。後來這位舉人如願進京,並且成了新科的狀元。後來,他帶著盛意專程回訪天心寺,想要好好感謝整寺的救命之恩,但都被方丈婉言辭謝,他幾番來回,最後方丈看是推不得了,於是轉念一想,把救命的功勞讓給了岩茶,跟這位新科狀元說,要報恩的話,就向岩茶報吧!
新科狀元沒想到方丈這麼會推辭,他思索了一下,決定將自己的狀元袍解下,披在了茶樹上,並對著茶樹行了當時的大禮,從此這段故事傳遍了江南一帶,成就了「大紅袍」的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