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

武夷山市,福建省轄縣級市,由南平市代管,位於福建省西北部,北邊與江西省毗鄰,境內有建溪、崇陽溪、南浦溪、麻溪等4條主要河流,森林覆蓋率將近八成。武夷山市前身為崇安縣,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年)。

武夷山以茶產業與茶文化著名於世,武夷山多懸崖峭壁,茶農利用空間,將茶種於石縫、岩凹、石隙等處,由於日照短,濕度大,且土壤富含礦物質與有機質,據此製成的烏龍茶風味十足,岩茶因而得名。武夷岩茶歷史悠久,品種繁多,主要品種有:大红袍、肉桂、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腰、奇蘭等,其中尤以「大红袍」最為名貴,被喻為「茶中之王」。

清康熙以來,廈門是當時對外國人開放的四個港口之一。由於廈門人說閩南語,在外國商人耳裡「武夷」的閩南語發音近似「Bohea」,因此當外國商人將武夷岩茶介紹給西方世界時,便將之譯作Bohea。

武夷茶除了經由海運销往世界各地外,還有一條經由陸路的貿易路線。1689年尼布楚條約簽立後,中俄確立了彼此邊界,也正式開始了彼此的商貿往來。這條路線被稱为「茶葉之路」,從武夷山出發一路向北,途經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穿越蒙古國,到達西伯利亞,甚至能夠繼續直抵歐洲。因為這條茶葉之路,原本俄國不起眼的邊境小鎮恰克圖也搖身一變成為了貿易都市,被當時歐洲和俄國的商人稱為「西伯利亞漢堡」和「沙漠威尼斯」。

若探究武夷山名稱來歷,可發現較著名的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彭祖傳說。據說古時有位高壽之人名為彭祖,他因為有長生之法而受到紂王的迫害,為了避禍,他輾轉來到此山安居,並生了二個兒子,分別為彭武和彭夷,兩人成長後開墾此地,後人為感念兩人,所以將山命名為武夷山。

另一個說法則是此山因武夷君而得名。先秦時此地原有閩越王國,有懸棺等獨特的文化,武夷君信仰即源於此,中原文獻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封禪書》上,有漢武帝時祭祀「武夷君,用乾魚」等語。此外,宋代朱熹曾著《武夷圖序》,針對武夷君的身分考究了一番,並根據船棺、陶器等殘跡,推斷武夷君應曾為當地原始部落的一位酋長。

歷史記載,閩越國曾與漢朝發生了一場戰爭,因而導致閩越國最終亡國,並被納入漢朝領土。直到1958年,考古發現武夷山南麓興田城村出現了一座漢朝時期的遺址,有一說便認為此為閩越王城的遺址。2013年,考古工作更在福建境內挖掘出如鐵鋌、銅鏃、弩箭、以及載有萬歲字樣的龍紋瓦當等大量歷史文物,使閩越國的存在,再度被世界認識。

渡個假 來場武夷山放鬆三日行

武夷山以其壯麗的山水景觀與深厚...

古人帶你遊武夷 看九曲之心

現代人遊武夷,最推崇的就是它的...

大紅袍由來 武夷山傳承禪茶一味的寺院 天心永樂禪寺

都說武夷山岩茶有名,大紅袍被人...

閩北人冬至吃什麼?

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最短、夜晚最...

清代武夷茶出口貿易 吸引外地人移居閩北

長期以來,閩北一直是北方漢人南...

行道難 宋代閩北追求小而精的輕量商品

閩北地處閩浙贛三省交界,地形以...

台灣茶金歲月探源 武夷茶香遠播

細看歷史,在清代與日治時期,台...

整個地域都是時光膠囊 令人想不到的閩北文化活化石

閩北地處閩、浙、贛三省交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