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昌縣境分别與建陽、建甌、延平、沙縣、將樂、邵武6縣市接壤。境內有富屯溪、金溪兩大溪流,縣政府所在的雙溪街道便是位於上述兩溪的交匯處。歷史記載,順昌縣最早為後唐時期建縣,根據清嘉慶《延平府志》所述,取名順昌的緣由是「以其初顺服,故名,取顺而昌之意。」自此歴代沿用。
順昌縣是「中國十大毛竹之鄉」之一,竹制紙業源遠流長。早在宋書《筆叢》中就有記載:「凡印書,永豐綿紙為上,常山東紙次之,順昌書紙又次之。」其竹紙製作采用沒開枝、沒長大的嫩竹,經過腌制、清洗、剝料、榨料、打漿、篩漿、做紙、焙紙等工序制作而成。到了民國時期,順昌全縣紙槽達 292 家,從業人員 3000 人,年產毛邊紙 45 萬刀。當時以洋口為牌號的「洋口毛邊紙」,暢銷國內外。
順昌的手工竹紙還有一段歷史故事,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元坑村(即現九村)貢生葉長芷,在太學讀書,被宰相明珠和索額圖發現毛筆字寫得非常好,引薦給了康熙。康熙讚不絕口,賜他的書法為全國書法比賽第二,令他到東宮任侍書。自此,葉長芷天天到東宮把家鄉帶來的「同順星」牌毛邊紙分給皇子練字。日子久了,皇子們專挑這種紙練字,長芷帶來的紙用光了。康熙則下聖旨,順昌縣進貢「同順星」牌毛邊紙作為貢品。這種紙確實是練書法的極品,它「色澤淡黃,薄似蟬翼,紙韌如絹,吸墨不滲,書寫順暢,久藏不蛀」。現在元坑的手工竹紙作坊是採用當年的配方和手工技術,來再造當年的貢品「同順星」牌毛邊紙。

順昌著名的還有齊天大聖信仰。福建自古就有猿猴崇拜的文化,齊天大聖信仰也由來已久,順昌縣更是齊天大聖信仰的中心,順昌縣境內有座1300多公尺高的山,山名為寶山,寶山下有個雲路村,當地故老相傳,齊天大聖的聖誕日為農曆七月十七,因此每年村民們會舉辦齊天大聖生日慶典,當天的凌晨四點時,附近村莊的大人們會先將家裡小孩集合,等吉時一到,便由一眾小孩領頭舉旗開道前往寶山取聖火,這道儀式,用意是希望齊天大聖保佑參加的孩子平安健康長大。
2005年時,一位村民登上了寶山山頂,無意間發現了山頂有間小廟,村民撥開山上草叢就近一看,赫然發現廟裡有座古墓,且石碑上刻著齊天大聖與通天大聖幾個字,這件事後來傳到了當地的文物部門,經過專家仔細考察,最终認定這座廟是「雙聖廟」,始建於元末明初,廟裡供奉的是孫悟空兄弟,也就是齊天大聖與通天大聖兩尊神祉。至於墓裡埋的是何許人,考古隊並沒進一步挖掘探索,保留了大眾對這個元代古墓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