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月到南峰上,清光照郁蔥。
三寺結幽寂,山雲常與共。
這首詩,寫的是南平八景之一「三寺雲深」的月夜幽景,寫詩的人如今已不知是誰,詩卻留了下來,於是這景也算是在時光中留了下來,給了我們些許憑欄想像的空間。

相傳南平古有八景,分別是:九峰月朗、猿洞秋風、三寺雲深、龍津春浪、梅山朝旭、黯淡洪濤、衍麓晴霞、中岩瀑布,八景中大部分都是自然景致,只有「三寺雲深」,乃以人造之建物為主體,參以自然之雲景,相比其他七景,能夠保留到現在最也不容易。
三寺雲深,原名南峰普濟院,位於延平區後谷村後窠山頂,始建於唐龍紀元年(西元889年)。到元代改名三寺雲深,簡稱「三寺」。後又改名為「寶雲寺」。據載,寺廟用地面積達2000多平方公尺,十分壯觀宏偉富麗,金碧輝煌,寺旁古木參天,傍晚夕雲起處,便有國畫中常出現的雲裡霧裡的感覺,故曰:三寺雲深。距今已有1124年的歷史。
在那兵荒馬亂、朝代更疊、自然災害頻發的歲月裡,「三寺雲深」曾多次開倉放糧,接濟周邊眾生,方圓幾十裡的貧民都曾受益。至今民間還流傳著「三寺雲深」濟民的傳說。所以,當時的「三寺雲深」香火旺盛,寺內晨鐘暮鼓香煙梟梟,寺外松濤澎湃泉水潺潺,善男信女,四方香客,文人才子絡繹不絕。
只可惜,1947年時,「三寺雲深」毀於戰亂,此後此地荒草叢生、鳥獸出沒,漸漸乏人知曉。1999年12月,「三寺雲深」重新修葺,以全新的面貌,再顯昔日之光彩。在觀景台遠眺遠方,便可將南平全景盡收眼底一覽無余、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