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閩北地處閩浙贛三省交界,地形以丘陵為主,又溪流密布,在歷史發展上,於宋代因中原各地人士躲避戰禍遷移而使得人口增長,在這樣特殊的時地背景,造成當時閩北的經濟獨特性,值得一提。

位於三省交界的閩北,具有交通重要地位,但又礙於僅有數條山口關隘作為交通要道,因而在行商上主要以質輕量小高價值、易於運送的產品做為優先外銷的商品,也因這樣的特色,讓閩北知名度在有宋一代達到鼎盛。
這樣的商品,首要者就是閩茶。北苑貢茶、武夷山茶皆常被達官貴人做為高級禮品致贈友人,或以之自品,而由種茶、製茶進而發展出來的鬥茶等茶文化,也在日後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而為人所知。
其二,建盞作為鬥茶文化裡的重要茶具,因含鐵量高,以其黝黑釉色著名,最能襯托白色茶沫且適宜鑑賞茶色,因而受到當時玩家的喜好,又以建陽水吉鎮的建盞最為上選。建盞不僅作為供品,且遠銷日本,良者被奉為國寶佳藏。
三者,為竹木加工而成之良好紙材。宋時閩北造紙業發達,所造之紙不只品質好,且種類繁多,其中以順昌的竹紙最為風行天下。陸遊詩作「紙被團身度雪天,白於狐腋暖於棉」,其中所提紙被,當時僅有建寧(今建甌)、建陽、松溪、崇安(今武夷山市)四地生產。
最後,依著良好紙材,宋時閩北還同時發展雕版印刷業,以建陽麻沙和崇化二地發展最好,為當時全國少數的刻書集中地之一,可以說,閩北印刷業與宋時鼎盛文風具有很大的關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