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閩北的政和,自從進貢茶葉獲得宋徽宗喜好,給他贈了自己的年號「政和」作為一地之名後,這個地方的發展始終和茶業有著很深的關聯。

政和,原名關隸,地處武夷山脈東南,自古以來便是茶葉的沃土,地理環境適合茶葉生長,又特別適合白茶,有著白茶故鄉的說法。
這裡許多人靠白茶維生,2008年時,全政和縣擁有8萬多畝茶園,其中產製茶園的有6萬多畝,年產白茶300噸,是白茶的主要生產與出口基地之一,其白茶製法,不炒不揉,以自然發酵為主,使得政和白茶風味自然醇厚與甘甜,尤其是政和白毫銀針,以其芽壯毫多、葉肉肥厚的特點,香氣清鮮,花香馥郁,被譽為政和白茶中的上品。
雖說政和白茶品質優良,但政和陰地處偏遠,資金缺乏,加上製作白茶的作坊普遍較小,多以家庭作坊與小型加工廠為主,一來較無品牌意識,二來也沒有足夠的資源進行產品推廣,過往多是產製後交給貿易商外銷出口。
近年品牌意識擡頭,加上電子商務興起,行銷門檻大大降低,加上保健意識提升,白茶這種天然、健康與相對稀有的茶品,漸漸受到歡迎,就算小作坊也能利用網路打通銷路,而靠著政和白茶持續累積財富,改善生活環境,就成了多數政和人心裡的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