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行政區域的調整 南平與延平名稱的困惑

許多人到了中永和常常會迷路,原因複雜,有人編了繞口令,前三句是這樣的:「永和有永和路,中和也有永和路;中和有中和路,永和也有中和路;中和的中和路有接永和的中和路,永和的永和路沒接中和的永和路」,整段繞口令還很長,永和與中和的關係就是這麼理不清;在閩北,南平與延平兩個地名的關係也一樣讓人困惑看不懂。

本文稍微梳理一番:現在俗稱閩北的地方,在中國行政區域的正式名稱,叫做南平市,這個南平市的名稱,概念主要來自於此地古時候較早發展的一個聚落。這個聚落位於閩江邊,在古時的軍事角度具有防衛重要性,又能依賴閩江便捷交通,下連建州福州等都市,在東漢時就被稱為南平,當時有南疆平定的寓意,後來在歷史發展中,曾於晉時改名為延平,後來在歷代朝代更換時,此地名稱幾度在南平與延平兩名改來換去。

不管是南平或是延平,在歷史長河裡,因著戰略價值與水運交通樞紐的價值,南平許多時候是這片地域的行政中心,於是「南平」概念漸漸擴大,最後甚至借指整個閩北地域。

這個狀況,到了1995年時,因行政區劃調整,本來稱為南平市的這個閩江旁小城,再度被改稱為延平,是為「延平區」,而「南平市」,則改指整個閩北地區。

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發展,主流交通早從水運改成陸運,本來依靠水運而得以發展的延平區腹地並不大,且在整個閩北地區中,其位置也位於南端,不利北部行政區的聯繫,因此,在大陸運時代的思考下,閩北的行政中心在2018年被移到了位於中央地帶的建陽區,此後又於2020時將行政中心遷至由建陽、邵武、光澤等部分區域整併重劃,且同樣位於閩北中央地帶的武夷新區。

於是這下得小心了:如果搭高鐵,要到南平市站,下車地點是建陽區;如果搭高鐵到了南平北站,下了車是延平區;如果搭普通火車到南平站又是到了哪呢?答案是,下車地點仍然是延平區。